工人对鱼竿进行质检。胡宇婷 摄

昨天,记者在献县陌南镇永浩渔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一台台全自动鱼竿生产设备整齐排列,平整结实的碳布经过裁剪、卷制、缠带、固化、成型等流程,便变成了一根根轻盈坚韧的鱼竿。

“这是我们生产的碳纤维鱼竿,在市场上卖得不错。除此之外,我们还生产钓具、钓椅、钓箱、钓灯等配套装备。”企业负责人齐永浩说。随着天气逐渐凉爽,不少鱼塘迎来了“钓鱼热”,他们也迎来了国内外的订单高峰。

献县陌南镇渔具产业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最初,企业主要以鱼竿生产为主,通过天津外贸出口日本。2006年以来,随着上下游产业逐渐丰富,企业的产品类型也在不断变化,先后经历了竹竿渔具、玻璃钢实心杆、玻璃钢空心杆、碳素竿的变迁,如今已形成从碳布研发生产、渔具配件制造到成品组装检测的完整产业链。

“我们通过政策扶持、市场引导等有效措施,帮助渔具生产企业提档升级,研发生产中高端产品。如今,献县渔具已在国际市场打响了‘沧州造’品牌。”陌南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张浩介绍。目前,全镇共有渔具相关生产企业800余家,其中原材料(碳布)、鱼鳔、饵药、渔杆包装盒等配套企业65家,在全国各地设立销售门店近千家,销售产量占全国渔具市场的三分之一,产品更是远销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该镇产值达到13亿元,年利润达3亿多元,先后被评为“河北省渔具产业基地”“河北省渔具名镇”,“永浩”“三秒钟”等品牌已跻身河北省名牌行列。

在三秒钟渔具有限公司智能车间内,自动化设备被广泛应用。“以前卷管全靠手工,一个小时最多卷六七十支。现在,有了自动化设备,1小时能卷150多支。产量上来了,品质也升级了。”张浩说,现在全镇有做碳布的,有做渔具配件的,有做配件加工的,村民实现“家门口”致富,收入很稳定。接下来,他们将强化产业链协同,推动渔具产业向更高附加值领域拓展,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稳定渠道。




来源:沧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