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南里岳镇马兰村农民秦永奎驾驶着满载甜菊的运输车,奔向设在曲周县城的晨光生物收购处。他满怀喜悦地说:“俺去年就种了10亩甜叶菊,亩产800多斤,扣除成本后纯利润5万多元,比种玉米和其他农作物强多了。”
这位朴实的庄稼汉或许不知道,他手中这片带着清甜味的绿叶,正悄然改写着冀南平原的农业版图——从去年8000亩到今年2万亩,曲周县甜叶菊种植面积的倍增曲线,勾勒出的正是一条科技赋能、企业带动、政府引导的乡村振兴特色路径。
甜叶菊作为天然甜味剂甜菊糖苷的核心原料,其提取物以高甜度、低热量的显著特性,成为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及健康生活追求者的优选代糖,市场需求持续攀升,发展前景广阔。 在曲周县,这一特色作物的价值被充分挖掘。依托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晨光生物科技集团的引领,当地构建起从种植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企业通过稳定收购机制保障农户收益。同时,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优化种植方案、提升产能品质,形成“科技+产业”的协同模式。如今,甜叶菊已成为曲周县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既推动了农业结构升级,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县域特色产业赋能乡村发展提供了生动范例。 在曲周镇岳庄村,这个全县最早试种甜叶菊的村庄,党支部书记卜新月介绍:“中国农大在我们村设立了甜叶菊科技小院,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帮我们改良种植技术,核心区每亩增产三成;晨光生物这家家门口的企业诚信收购,价格透明有保障;乡村干部主动上门服务,这些举措极大提振了农户种植甜叶菊的信心。”今年岳庄村种植面积近500亩甜叶菊,较去年增长了近一倍。 为系统推进产业发展,曲周县政府制定了《甜叶菊产业发展五年规划》,构建起“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体系。县农业农村局在全县100余个种植村遴选技术带头人,在种植关键节点开展集中培训,通过“典型示范+技术传导”模式,将标准化种植技术普及至每个种植户。 “针对甜叶菊收获期与雨季重叠的特殊情况,我们积极争取并引导甜叶菊种植户参加特色种植农业保险,保费由政府承担主要部分,种植户出一小部分,有效地降低了自然灾害风险。”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李富国表示,同时大力推广“棉花—甜叶菊”间作模式,给予每亩1000元专项补贴,全县推广面积突破500亩,这样一来让农民更积极尝试新种植法。 在晨光生物甜菊糖生产车间对面,上万平方米的储存料棚已完成升级改造。晨光生物甜菊糖事业部经理侯丽娟介绍:“通过连年技术改造,我公司年加工甜菊叶能力提升至1.5万吨。世界首创的短链醇混合溶液同步提取工艺,不仅将甜菊糖苷收率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更成功分离出绿原酸、异绿原酸两个高附加值新产品,为产业扩容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让曲周从种植大县向精深加工强县跨越。” 政府搭建发展平台、龙头企业引领创新、科技赋能提质增效的三重驱动下,曲周县甜叶菊种植面积从去年的8000亩跃升至今年的2万亩,带动了4000余户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出特色发展新模式。 夕阳下的冀南平原,满载甜叶菊的车辆驶向加工厂,留下一路淡淡的甜香。从秦永奎丰收的笑脸,到侯丽娟介绍世界首创的短链醇混合溶液同步提取工艺,再到政策文件上的民生温度,曲周县用一片绿叶的产业革命证明:乡村振兴的密码,就藏在科技赋能的智慧里,藏在产业链延伸的创新中,更藏在让农民分享发展红利的制度设计上。这片不断生长的“甜叶菊地图”,正在冀南大地描绘出产业兴、农民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