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滦南县扒齿港镇后营村鸵鸟养殖场,30多只鸵鸟正悠闲踱步,看到养殖户王秀瑞拿着青菜走近,这些近2米高、平均体重100多公斤的“大块头”迈着轻快的步子靠近围栏边缘,伸长脖颈等待主人送上早餐。
“这些鸵鸟以玉米、干草和青菜为主食,完全不需要复合饲料,饲养过程几乎不使用药物。”抚摸着其中一只鸵鸟的脖颈,王秀瑞讲起了他与鸵鸟的结缘经历。从事养殖业多年,一次偶然机会,王秀瑞从网络上了解到鸵鸟具有抗病强、不挑食,养殖效益多元等特点,他被深深吸引,果断引进种鸟,开始了特色养殖之路。“鸵鸟的肉、蛋、毛、雏鸟都能产生收益,与传统养殖业相比,鸵鸟养殖综合效益更显著。”
王秀瑞介绍,在鸵鸟养殖产业链中,鸵鸟蛋不仅个头大,而且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是普通鸡蛋的3倍,蛋壳还可以做成工艺品,每枚鸵鸟蛋市场售价都在100元以上。鸵鸟羽毛堪称“隐藏的宝藏”,每年春秋两季采收,目前干毛收购价达每公斤2600元,湿毛也能卖到每公斤1600元,作为“可再生资源”,鸵鸟毛为养殖户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益。除此之外,王秀瑞最看好的还是鸵鸟养殖的长期效益,“鸵鸟寿命可达70年,其中产蛋期20年,优质种鸟延续产蛋期,年老的转向肉食市场,每只鸵鸟年收益可达3500至4000元,这种‘多项收益’模式极大提升了养殖抗风险能力,是名副其实的‘长效产业’。”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王秀瑞的影响下,扒齿港镇越来越多的农户了解了鸵鸟养殖,并开始向他学习养殖经验,准备加入这一特色养殖行列。在不断优化种群结构、提高产蛋率和羽毛质量的情况下,王秀瑞也积极为大家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如今特色鸵鸟养殖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