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讯(记者冯阳)一地营商环境的优劣与其投资吸引度直接相关,这也使营商环境成为各地近年来创新实践的重点领域。9月8日,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上发布,保定市探索实施的跨部门协同治理牟利性职业索赔新模式入选。这是继去年石家庄市推行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改革入选以来,河北省案例再次入选。
据悉,此次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的遴选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各行业主管部门、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共同参与,聚焦经营主体关切的痛点难点问题,坚持以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目标,最终选出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创新实践案例,向全国推广。
面对近年来呈现团伙化、专业化、规模化趋势的牟利性职业索赔行为,保定市创新构建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整合市场监管、法院、检察、公安、司法、信访、行政审批七部门力量,通过建立信息互通会商、联合查办机制,出台《关于依法规范市场监管领域投诉举报行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暂行规定》,形成治理合力。截至2025年7月底,已向相关部门提供重点人员名录6批,涉及恶意索赔人35名、信息277条。
在机制创新方面,保定市构建“三张清单”,为执法工作提供精准指引。“负面行为清单”明确职业索赔边界,列出17类不予受理投诉情形;“异常名录清单”依托全国12315平台,动态更新非法牟利性职业索赔异常名录;“执法容错清单”鼓励基层执法人员积极履职。
此外,保定市建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告诫说理、行政处罚、监督整改”五段式执法模式,切断职业索赔人借“小错重罚”的牟利链条。2025年上半年,全市依法办理免罚案件242件。
(来源:河北新闻网)